中咨泰克副总工程师张艳:智慧高速的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
5月25日,《中国交通报》与腾讯智慧交通联合发起的系列策划《智慧交通观察·群聊2022》第二期启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院长刘晓波,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春雷,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艳,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谢建家等行业专家参与圆桌论坛,就智慧高速的建设心得、经验总结进行交流。
张艳从智慧高速的发展现状、智慧高速的演进路线、智慧高速的养护环节等角度进行了分享。张艳强调,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智慧高速,安全和畅通是基础,要增强司乘人员的体验感、获得感,同时要提升运营人员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张艳认为,对高速公路进行智慧化改造,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找出道路的痛点,然后才是考虑采用什么技术,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一定要考虑和现有设施的有机融合。
张艳最后总结道:智慧高速产业链上各类市场主体,重要的是要考虑智慧高速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能给管理者带来什么?能给出行者带来什么?如何能建设出让人民满意的交通。
以下为张艳圆桌论坛演讲实录:
主持人:早在2010年年代就有些省市开始尝试智慧高速的建设,智慧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领域最初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目前来看,智慧高速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张艳:高速公路在中国发展三十多年,不管是传统高速还是智慧高速,首先关心的问题肯定是安全,这是第一要务;第二就是快速和畅通,这也是老百姓为什么选择走高速公路的重要原因。如何通过智慧化的手段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让老百姓能安全、快速地在高速公路行驶,是建设智慧高速需要考虑的最基本的核心内容。
在安全和畅通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节能、经济、高效,例如要考虑采用节能的设施设备,采用绿色能源,要通过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实现降本增效等等。例如:收费站是面向用户最直接的窗口,其智慧化程度与用户的体验感密切相关,这两年许多省份在探索无人化的收费站,尝试采用智慧收费机器人,效果还不错。因此,智慧高速核心问题要围绕服务的对象,对于出行者而言,要安全、快速,对于管理者而言,要经济、高效。
智慧高速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全国有二十多个省份、四十多条高速都在建设智慧高速,但是全国智慧高速的标准尚未出台,什么是智慧高速?如何建设智慧高速?智慧高速如何验收、评价......目前还是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这两年也在积极申请、编制智慧高速的设计标准、建设标准、运营标准等等,所以我个人觉得智慧高速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正在逐步上升,还远没有到成熟期。
主持人:我们现在要大力倡导新基建,除了新建的智慧高速公路外,还有很多高速公路的项目都是在已建高速公路基础上做智慧化提升和改造,未来如何将这些高速公路改造得更智慧?
张艳:我个人感觉,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步形成,新建高速公路数量逐渐减少,已建高速公路的智慧化提升,可能是未来几年的建设重点。
从设计角度出发,主要从落地实施方面讲几点:
第一,对于已开通的高速公路,我们要对它进行智慧化提升,首先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分析为什么要进行提升改造?痛点在哪儿?是交通事故多?是交通量特别大,经常拥堵?还是恶劣天气多,经常导致封路?
对已通车路段做智慧化提升,与新建路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数据,能分析出目前迫切需要改造、迫切需要进行提升的点在什么地方,这一点很重要,不能被IT厂家牵着鼻子走,将产品或技术比较生硬地搬到智慧高速的建设中来,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所以还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
第二,围绕提升改造的痛点、难点,再考虑采用什么合适的技术,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是因为交通事故多而进行智慧化提升,就要认真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这个地方是个弯道,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在不改变主体路线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做一些信息提示、声光提醒、主动诱导等等,从而减少事故;如果是因为交通量特别大要做提升改造,可以通过开放应急车道,通过动态限速、主动交通管控等方式提升道路的整体通行量;如果是恶劣天气多,国内许多省份都要提出了准全天候通行或者全天候通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对恶劣天气做及时的预警、预报,另一方面再给出相关的行车安全诱导措施。
因此首先需要找出问题,然后给出针对性的方案,应是一路一策,甚至是一路多策,不同的路段可能在不同的地点,要给出不同的方案,而不是给出一个千篇一律的解决方案。
第三,一定要考虑和现有机电设施、交安设施的融合。做智慧化提升改造,不应该抛开现有的设备设施,而是要基于现有的这些设施,如何能更好地利用,比如做视频事件检测,也许原来的摄像机不需要更换,只需要通过增加一些智能算法、AI技术,就可以大幅提升事件的检测精度等等。
除了这些点状的设备之外,要考虑现有供电、通信网路的复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和现有平台之间的有机融合。
第四,要考虑后期运营成本的需求,这是业主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建管养运全生命周期来进行方案的设计。
主持人:智慧技术能够为高速公路的养护和维护环节带来怎样的改变?
张艳:主要有两点改变:第一点,最直接的就是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升养护质量。例如:通过护栏巡检机器人、道路巡检机器人等代替一部分人工巡检;通过养护车加装AI摄像机,提高巡检的效率,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通过智慧养护,可以对养护人员、养护作业做质量监督,实现自动智能的评价。现在许多养护人员会随身携带单兵设施,在日常养护作业过程中可以把现场巡检情况,巡检的地点、道路经纬度等等这些信息,实时传到后台,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提升了养护的质量。
第二,对于管理者来说,能起到一个预防性养护、科学养护的作用,我觉得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以前咱们可能经常提到一句话,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主要是通过经验值来判断什么时候路面或者设备需要维修。通过智慧养护可根据每条路的不同情况,结合日常巡检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为科学的养护决策提供依据。
另外再补充一点,就是通过对重点基础设施的实时健康监测,可有效提升道路的安全性。例如: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可能会对隧道、桥梁、边坡等重点路段通过传感器、视频或者北斗等等这些技术,对其进行实时的健康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给运营管理者提供维修、养护的决策,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主持人:在新一轮的国家战略对于智慧高速发展有何影响?智慧高速产业链的各类市场主体应该重点在哪些方面来重点发力?
张艳:新一轮国家战略肯定是对智慧高速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将带动整个智慧高速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整个产业链上各类的市场主体,不能仅仅考虑自身产品的应用,要重点考虑智慧高速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能给管理者、出行者带来什么?体验感如何?怎样能让人民满意?
目前,智慧高速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不是特别明显,部分智慧高速的建设主要靠的是一些政策的推动,不利于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建议智慧高速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主体,能把智慧高速的一些建设模式、盈利模式进行很好的探索。